首页

搜索 繁体
请收藏本站网址:atbook.net

第141节(2 / 3)

以,要想让白起不下“杀”的命令,直接去劝是没有用的,谁说都没有用,秦王都不会去劝,因为对局势上的判断,秦王一定是站白起这边的。

所以,秦鱼要做的,而是去修订影响人做出决策的元素,比如,他在白起还在南阳的时候,就一下子送去了几万只牛羊牲畜,毫不吝啬的向河内输送各种军备和农业物资,推着河内的百姓不停歇的搞生产,还走后门将汤榆送去河内,就是为了他能将自己的意愿和政策在河内彻底的推行开来:囤。

囤军械、囤粮草、囤人口,大量囤积一切可以应对任何战况的物资。

局势的一步步发展,证明秦鱼所作的一切都是水到渠成的,都是正确的,都是有效的,也确实为秦军征战上党提供了强而有力的支持,让秦军在战场上呈现出一种游刃有余好整以暇的士气来,无形中给了赵军更大的压力。

你看,就连国内将要发生粮荒,秦鱼也是第一个洞察先机,让秦王从国家层面上做好准备。而秦王甚至在这样一个面临粮荒的关头轻松征兵二十万进入上党,足够说明他心里是有底气的。

历史上秦王也是这么做的,但他的做法是赐民爵一级,在百姓的眼前吊了一块肥肉,才将年十五及以上的兵卒给征召过来的。

而现在,秦王虽然仍旧亲自到河内督战,但他并没有像史书中记载的那样要求年满十五的少年也要参军,然后“赐民爵一级”,还能一下子征召二十万大军,说明这几年百姓们日子过好了,即便一年遇到灾荒,也能有丰余渡过减产的一年,还能积极响应国家号召,去战场挣军功,挣荣誉,这就是秦王的底气,是秦国底子在变厚的体现,是秦鱼这么多年努力没白费的直接证明。

秦鱼这些年做的任何一件事,都给了秦王一个非常清晰的信号,那就是:秦国实在是太缺人口了,尤其是缺干活的人手!

采矿挖煤需要人手吧?修渠修路需要人手吧?打铁冶炼需要人手吧?

只这三样需要大量壮劳力去填的工作,就要耗费无数的民力,这些劳力从哪里来?

都不用秦鱼特地说出来,秦王和将领们的目光

就都瞄向了山东六国的百姓。

秦国上下,已经做好接收大量人口的准备了。

但也有一个非常纠结的难题横亘在眼前,那就是,如何收服这些百姓,不让他们叛乱,从而影响秦国的稳定,否则,之前的攻战,那就真是一个笑话了。

不过,这些后果,都是秦王和相邦以及他们的谋士去考虑的,对于征战的将军,只要按照君王的意愿和命令去攻战就行了。

秦鱼没有去河内,他自己跑去南郡,除了执行秦王的命令,还有他自己说的来南郡看一看之外,秦鱼还想找机会,破坏六国的合纵计划。

一旦赵国战败,六国肯定会行动起来抗秦的,这是整个战国时代的主基调,秦鱼可不会认为,这一次六国会眼睁睁的看着赵国会被灭国的。

上党还没攻打下来,秦鱼就已经开始谋划战后事宜了,他这种走一步看十步的行为,着实给六国谋士们带来了巨大的困扰。

汤榆找了一个机会,跟秦王提出要去上党劳军,大战在前,是要做好动员工作,鼓舞士气的,虽然秦王觉着秦军士气不需要汤榆去鼓舞,但他基于对汤榆这个人才的欣赏和爱惜,还是答应了他代表自己去战场鼓舞士卒的作战士气。

汤榆进入上党战场不是一回两回了,不过,自从武安君来了上党之后,汤榆还是第一次来围困赵军的战场。

汤榆来的很巧,赵括正在誓师,告知赵军要做最后生死突围的决定。

汤榆拿着望远镜去看赵括,虽然听不到赵括在说什么,但从他的形容和赵军对他的态度上来看,赵括这个将军,还是很受赵军卒爱戴的。

汤榆跟王龁感慨道:“这位马服子也算年轻有为,可惜了。”可惜他的第一战,遇到的是武安君白起,他要是从一场小的战役开始打起,而不是一下子就指挥这样大的战争,说不定会有另一番天地。

王龁嗤笑道:“是赵王愚蠢,不会用人,还独断专行,都不知道要找大臣商议一下的,就将一个生瓜蛋子送上战场,害人害己。他们君臣,一个敢任,一个敢接,一丘之貉,有什么好可惜的?”

汤榆笑道:“赵国上下也奇怪,咱们把赵军围了都超过两个月了,赵国竟然没派一个援军来?”

王龁笑的有些意

味深长:“恐怕,是来不了吧。”

汤榆一听,这里面就是有机密的,定是武安君做了其他安排,让赵国上下不敢动弹,只能放任这四十万大军被围困的。

既是军事机密,汤榆就不再多做打听,而是说起赵军大约会什么时候开始突围,秦军这边准备的怎么样了等等琐事。

赵军突围的时候,白起和汤榆一起站在山丘上观战,看着下面赵军一次次突围,都被秦军用盾牌的戈矛一次次的给挡了回去,这个时候,秦军俨然成了一台精密没有缺口的绞肉机器,而赵军就像看不到伤亡感觉不到疼痛一样拼命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入库小说